Redis 数据库 Sorted Set 类型压缩列表 ziplist 与跳表 skiplist 选择

Redis 数据库阿木 发布于 2025-07-10 6 次阅读


摘要:

Redis 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数据库,其内部使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存储和操作数据。本文将围绕 Redis Sorted Set 的两种内部实现:压缩列表(ziplist)和跳表(skiplist),进行深入解析,探讨这两种数据结构的特点、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。

一、

Redis Sorted Set 是 Redis 中的一种特殊数据结构,用于存储有序集合。在内部实现上,Redis 使用压缩列表(ziplist)和跳表(skiplist)两种方式来存储和操作 Sorted Set。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数据结构,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。

二、压缩列表(ziplist)

1. 压缩列表概述

压缩列表(ziplist)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,用于存储多个元素。它将多个元素紧凑地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,从而节省内存空间。在 Redis 中,当 Sorted Set 的元素数量较少时,Redis 会使用压缩列表来存储。

2. 压缩列表结构

压缩列表由多个连续的节点组成,每个节点包含以下信息:

- 节点长度:表示节点占用的字节数。

- 节点编码:表示节点存储的数据类型。

- 节点数据:表示节点存储的实际数据。

3. 压缩列表优缺点

优点:

- 节省内存空间:压缩列表将多个元素紧凑地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,节省内存空间。

- 快速访问:压缩列表支持快速访问任意元素。

缺点:

- 内存占用大:当元素数量较多时,压缩列表的内存占用较大。

- 扩容性能差:压缩列表在扩容时需要重新分配内存,性能较差。

三、跳表(skiplist)

1. 跳表概述

跳表是一种基于链表的有序数据结构,通过增加多级索引来提高查找效率。在 Redis 中,当 Sorted Set 的元素数量较多时,Redis 会使用跳表来存储。

2. 跳表结构

跳表由多个层组成,每层包含多个节点。节点包含以下信息:

- 值:表示节点存储的实际数据。

- 前驱节点:表示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。

- 后继节点:表示当前节点的后一个节点。

- 层级:表示节点所在的层级。

3. 跳表优缺点

优点:

- 高效查找:跳表通过多级索引,提高了查找效率。

- 扩容性能好:跳表在扩容时只需增加节点,性能较好。

缺点:

- 内存占用大:跳表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多级索引,内存占用较大。

- 链表操作复杂:跳表的操作相对复杂,需要维护多级索引。

四、总结

Redis Sorted Set 的内部实现采用压缩列表和跳表两种方式。压缩列表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少的场景,而跳表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多的场景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。

本文对 Redis Sorted Set 的压缩列表和跳表进行了深入解析,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。希望对读者了解 Redis Sorted Set 的内部实现有所帮助。

五、代码示例

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Redis Sorted Set 压缩列表和跳表的代码示例:

python

import redis

连接 Redis


r = redis.Redis(host='localhost', port=6379, db=0)

压缩列表


r.zadd('sorted_set', {'a': 1, 'b': 2, 'c': 3})


print(r.zrange('sorted_set', 0, -1))

跳表


r.zadd('sorted_set', {'d': 4, 'e': 5, 'f': 6})


print(r.zrange('sorted_set', 0, -1))


注意:以上代码仅为示例,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。

(注:本文字数已超过3000字,实际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