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结构与算法之 leetcode 哈希表同构字符串 字符映射表

数据结构与算法阿木 发布于 2025-07-12 11 次阅读


哈希表同构字符串:字符映射表的LeetCode解题策略

在LeetCode等编程竞赛和面试中,字符串处理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。其中,“哈希表同构字符串”问题尤为典型,它要求我们通过字符映射表来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同构。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,深入探讨其解题思路、代码实现以及相关算法优化。

一、问题分析

1.1 问题定义

给定两个字符串`str1`和`str2`,如果两个字符串的字符可以相互映射,使得`str1`中的每个字符都对应到`str2`中的唯一字符,并且`str2`中的每个字符都对应到`str1`中的唯一字符,则称这两个字符串是同构的。

1.2 输入与输出

- 输入:两个字符串`str1`和`str2`。

- 输出:布尔值,表示两个字符串是否同构。

二、解题思路

2.1 哈希表的应用

为了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同构,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(在Python中为字典)来存储字符映射关系。具体步骤如下:

1. 创建两个字典,分别用于存储`str1`到`str2`的映射和`str2`到`str1`的映射。

2. 遍历`str1`和`str2`的每个字符,检查映射关系是否成立。

3. 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发现任何不匹配的映射,则返回`False`。

4. 如果遍历完成且所有映射都匹配,则返回`True`。

2.2 字符映射表的实现

在实现字符映射表时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- 字符映射表的大小应该与字符串的长度相等,因为每个字符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映射。

- 在遍历字符串时,我们需要检查映射关系是否已经存在,如果存在,则需要确保映射关系的一致性。

三、代码实现

以下是一个基于Python语言的实现示例:

python

def is_isomorphic(str1, str2):


if len(str1) != len(str2):


return False

map1, map2 = {}, {}

for c1, c2 in zip(str1, str2):


if c1 not in map1:


map1[c1] = c2


if c2 not in map2:


map2[c2] = c1


if map1[c1] != c2 or map2[c2] != c1:


return False

return True


四、算法优化

4.1 时间复杂度分析

上述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(n),其中n为字符串的长度。这是因为我们只需要遍历一次字符串即可完成映射关系的检查。

4.2 空间复杂度分析

空间复杂度为O(n),因为我们需要存储两个长度为n的映射表。

4.3 优化策略

1. 避免重复检查:在遍历字符串时,我们可以使用集合来存储已经检查过的字符,从而避免重复检查。

2. 使用位运算:如果字符串的长度较小,我们可以使用位运算来存储映射关系,从而减少空间复杂度。

五、总结

哈希表同构字符串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字符串处理问题,通过字符映射表可以有效地解决。本文介绍了问题分析、解题思路、代码实现以及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内容,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。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算法进行优化,以达到更好的性能表现。